查看原文
其他

揪心 | 多伦多大学又一华裔学生自杀身亡 品学兼优 本可成为一名牙医

2017-12-08 加拿大头条 加拿大头条

加拿大头条(微信ID:canadanews)编辑

家长们,送孩子上异国,一定要三思

\/


【加拿大头条(ID:Canadanews)芮静、孙权综述】最近正值加拿大各大院校期末考试阶段,就在大家忙着复习备考的同时,一名多伦多大学的华裔学生却与这个世界永远地告别了。有消息称,该同学是自杀身亡,但校方没有就死因作出回应。

12月6日(周三),多伦多大学牙医学院向学生发出一封邮件,确认了一名该院王姓华裔学生不幸离世的消息。



该院教授Daniel Haas在邮件中表示,昨天(12月5日)晚间,一名牙医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去世了,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一则非常伤感的消息。出于对该同学的隐私保护,提供邮件的学生隐去了离世学生的名字,但从姓氏Wang来看,是一名华裔学生。

这封邮件中虽然没有提及该学生的死亡原因,但Daniel Haas教授提醒该院其他学生,如果遇到困难,随时可以去学校的健康咨询中心,一对一进行咨询。

另外,在多大的论坛上,也有一位名叫Pereela的网友称,他的母亲在该牙医学院工作,并证实一名一年级新生自杀身亡。



另据其它媒体报道,不幸离世的华裔学生是女生,曾在2014年-2017年在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读本科,主修人体机能学(Kinesiology)。2017年申请进入多伦多大学牙医学院,主修牙外科。

我们都知道,能够进入多大已经是很优秀的学生了,而且该学生还进入了牙医学院,可见应该是一名学霸。据悉申请者都必须在大学本科期间达到GPA3.0以上的成绩,过去几年里,该院每年收到的200多名面试生平均GPA都在3.85。而且牙医学院的学费也相当昂贵,国际学生每年的学费在$8万以上。

| 华裔学生在北美自杀事件频发

就在去年11月底,同样来自多伦多大学的一名杨姓华裔学生自杀身亡。死者品学兼优,GPA高达3.96,身前正在攻读药理毒物学(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Specialist Program),这个外人看来前途一片光明的孩子,却在毕业前一个学期选择自杀,令整个华裔学生圈都感到震惊和不解。



今年9月,温哥华17岁中国留学生于林海失踪,其寻人启事在大温华人的朋友圈疯传,其父母也第一时间赶赴加拿大寻子。然而不幸的是,警方最终在列治文的菲沙河段寻获了于林海的尸体,后被证实他也是自杀身亡。



2016年6月18日,中国留学生赵怡宁驾驶一辆白色敞篷汽车撞向科罗拉多大桥(Colorado Bridge)的隔离带后,下车跳海身亡。他身前刚从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大学本科毕业。



| 北美发生的华裔学生自杀事件还不止于此:

2017年2月,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的中国留学生刘薇薇,在寝室内自杀身亡;
2016年12月,就读于俄州州立大学理论物理与天体物理专业的学生刘凯风饮弹自尽;
2016年11月,来自上海的留学生陆某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求学期间自杀;
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中国留学生陆某,跳进冰冷刺骨的密歇根湖自杀;
同年1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的研究生张某疑跳崖自杀,半年后警方才找到她的尸体;
2015年1月,耶鲁大学留学生王璐畅从金门大桥跳入三藩市湾自杀;
2014年10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大二留学生李阳凯在校园附近的一所公寓楼跳楼自杀。


......


| 心理疾病:无处言说的孤独和压抑

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突破50万,这些留学生在异乡的生活看似光鲜亮丽,背后也有太多的不易。留学环境极易造成孤僻的小环境,从而很多负面情绪无法得到释放而累积。学业、经济、语言、就业等诸多困难导致很多留学生得了“留学孤独症”。

● 什么是“留学孤独症”?

“留学孤独症”指那些常年在海外求学的年轻人在异国生活中“离群索居”,喜欢窝在宿舍或室内,过着基本是三点一线的生活:上课、打工、回宿舍,不愿与人交往,很少参加校友会、社团等社交活动。

据专业人士保守估计,在中国留学生中,这一类学生范围正呈现扩大趋势,恐已达到三成。

● 被低估的学习压力

不一样的语言,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跟活力四射的美国学生相比,留学生不仅学不过人家,连玩也玩不过。

只要有留学生事件发生,就一定有人说留学生“活该”,认为留学生都是纨绔子弟,不务正业。

不为人所知的是,国外高校的“宽进严出”政策让无数留学生挣扎在“Pass”和“Fail”边缘,苦命的留学生不仅要跟本地生比谁的英文书读得多,谁的英文论文写的地道,还要比谁的presentation说得溜。

留学生@凝说:“面临无法毕业的风险,家长对于自己在美国学习成绩不好、精神状态不好的不理解,只是觉得我没有努力,只是告诉我不要浪费她的钱。男友说毕不了业就是我这个人有问题,可能感情也不能继续。”



| 比不过别人就是世界末日?

自古以来,中国家长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父母希望孩子获得自己未曾拥有的成绩,孩子们经常肩负着一个家族的希望。

从小,中国的小孩就被比较,没有哪个孩子没有经历过考试、排名和比赛。只有名次能决定家长是否高兴,是否能得到想要的玩具。谁能料到“永远要做第一名”的激励和要求竟成了伴随孩子一生的魔咒。

90年代斯坦福大学著名心理学家C.Dweck的研究表明:从小被夸聪明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表现出强烈的与他人竞争的意识。同时,他们也更容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接受任何挑战。

有留学生留言说,“我读书期间好几个清北的朋友都抑郁了。他们本科时都算碾压别人的学神,现在也受不了全世界优秀的人一起竞争自己处于劣势的样子。”

@卡卡说:“我后来知道了我的原因起点病征,来自于小时候父母无限的完美要求,容不得半点沙子,不好的一切,导致从小就有了抑郁症的起点,觉得自己生不如死,因为没法做到完美!父母容许孩子们犯点错吧,不要事事求最好,因为这样真的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很多人在出国后都感觉一夜长大,肩上陡增的责任时刻提醒着留学生们:孤身海外不能辜负国内父母殷切的盼望,读书、工作、生活样样不能落于人后。

殊不知,这样独立成熟的过程却是一种急剧的速成。留学生们不断前冲,却不懂适度歇停。他们给了自己千万个理由成为人上人,却不能给自己一个肯定他们不允许自己犯错、不允许自己落后,因为“留学生”的标签已经伴随着整个家庭的希冀牢牢贴附在他们身上。

编辑:芮静、孙权

责任编辑:芮静

出品:加拿大头条
微信ID: Canadanews





欢迎来稿

editor@canadaheadline.ca

广告合作

ads@canadaheadline.c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